三百八十八 温敦思忠在睡梦中去世(1 / 2)
&esp;&esp;前往皇宫的路上,自然有内臣将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温敦思忠。
&esp;&esp;温敦思忠只是默默听着,不言不语。
&esp;&esp;等到了完颜亮面前,面对完颜亮低声下气好言好语的问候,温敦思忠深深一叹,微微摇头。
&esp;&esp;“老臣知道陛下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断然不会向老臣低头,这数月以来外面发生的事情老臣也都知道了。”
&esp;&esp;完颜亮心中不爽,但不得不耐着性子请教温敦思忠。
&esp;&esp;“那老令君可有什么好的办法?汉人光复军日渐嚣张,羽翼渐丰,若不及时加以遏制,恐成大患。”
&esp;&esp;“连着两次打败我朝成建制正兵,还都是年轻俊杰统领的兵马,这不叫大患,什么叫大患?”
&esp;&esp;温敦思忠一点也不客气:“完颜阿邻和耶律元宜我都有所耳闻,虽然年龄不大,军功不显,但都不是无能之人,他们都遭到惨败,足以证明贼首苏咏霖统兵之能非同一般,这还不叫大患?”
&esp;&esp;完颜亮被顶撞,心头火起,却无论如何不敢再次发火。
&esp;&esp;但是他也没有耐心听温敦思忠仗着老资格批评他。
&esp;&esp;“事已至此,大患小患已经不重要了,此番南征,我无论如何都要赢,老令君可有良策?”
&esp;&esp;温敦思忠重重叹了口气。
&esp;&esp;“数月之前,若陛下听从老臣的建议,老臣还有良策十条,可以供陛下选择使用,歼灭苏贼,可事到如今,苏贼坐大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老臣再怎么建言献策,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esp;&esp;完颜亮的脸色渐渐变得铁青。
&esp;&esp;“就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朝依然有大军数十万,老令君为什么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esp;&esp;温敦思忠冷笑。
&esp;&esp;“当年太祖皇帝起兵之初,不过两千五百人,就夺下了辽军一座城,初战告捷,之后,辽军用七千人讨伐太祖皇帝,太祖皇帝用三千七百人打败了辽军,二战告捷。
&esp;&esp;后来,太祖皇帝夺下了黄龙府,辽帝得知,起契丹、汉军十余万讨伐太祖皇帝,时太祖皇帝兵不过两万,毫无畏惧,正面迎击,大败辽军,辽帝溃逃,从此不敢东顾,至今,也不过四十多年。”
&esp;&esp;完颜亮知道温敦思忠这是什么意思。
&esp;&esp;他的老祖宗能用两万人打败数倍于己的辽军,创立偌大基业,这就说明大军人数多寡在大国兴衰之中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esp;&esp;若完颜亮是这样认为大国兴衰的,那么而现在的他,就是当年的辽天祚帝,现在的苏咏霖,就是当年的金太祖。
&esp;&esp;谁是最后的赢家呢?
&esp;&esp;完颜亮深吸一口气,渐渐按捺不住心中涌动的怒气。
&esp;&esp;“老令君一定要如此这般拔高敌人,贬低自己人吗?”
&esp;&esp;“若是这样倒好了。”
&esp;&esp;温敦思忠低声道:“若是老臣刻意为之,若是老臣故意这样做倒好了,这就说明此事只是老臣老迈昏聩,这一切都不是事实,大金国还有挽回局面的能力,可偏偏这是事实,不是老臣的妄言,大金国危如累卵,这让老臣情何以堪?”
&esp;&esp;完颜亮一愣,随即怒目圆瞪,一把抓住桌案上的茶碗,一甩手把茶碗摔在了地上。
&esp;&esp;啪的一声,做工精致的皇家特供茶碗被摔的粉身碎骨。
&esp;&esp;温敦思忠一言不发,心中没有丝毫波澜,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完颜亮,对此完全没有任何反应的样子。
&esp;&esp;“我让你来是让你献计的,不是让你妖言惑众祸乱人心的!老令君,你不要太过分!”
&esp;&esp;完颜亮压抑着的怒火已然难以控制。
&esp;&esp;对此,温敦思忠也只是重重一叹。
&esp;&esp;“陛下向老臣问计,老臣已经没有十条计策了,只剩下最后一条计策可以供陛下参考。”
&esp;&esp;“说!”
&esp;&esp;完颜亮咬着牙,拼命抑制自己想要杀人的冲动。
&esp;&esp;“停止南征,就地防御,以优势地形行向南防御之策,全力平息契丹之乱,平复后方,让后方得到安定。
&esp;&esp;如此内平忧患,外拒苏贼,休养生息,聚兵存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