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五 苏咏霖终究是亡我之心不死啊(2 / 2)
磨洋工不出力, 行政效率低的感人。
&esp;&esp;现在可好,行政效率大大提升, 比之前一段时间更加高效。
&esp;&esp;到洪武四年的十月中旬,七万军队的募兵计划顺利完成。
&esp;&esp;这一次是实打实的七万人,不掺水分,这七万人全部被充实到了江淮战区和临安禁军之中,足额,相当罕见。
&esp;&esp;要说没有这群明国的乡绅老爷们的功劳,还真是不客观。
&esp;&esp;临安禁军遭到两次毁灭性打击之后, 终于再次有了四万人的额度,剩下来的三万人就被派到了镇江府、建康府和池州府三支大军当中。
&esp;&esp;赵昚将这四万人全部编入了自己指挥的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至于殿前司则因为还随着赵构在外头,就没给分配。
&esp;&esp;不过这七万人当然不是终点, 只是一个。
&esp;&esp;赵昚在七万人募兵计划完成的当天,又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八万人募兵计划,要求在两年内把军队规模恢复到第一次明宋战争之前的规模。
&esp;&esp;并且随着这个八万人募兵计划的执行,南宋朝廷也开始宣布召开特科武举,面向全社会招募有勇力、会用兵的人才。
&esp;&esp;只要通过考试,就能直接授予军职,授予丰厚的福利。
&esp;&esp;与此同时,在正式的科举考试当中,出题也开始偏向军事策略方面。
&esp;&esp;除了传统的经学问题之外,在赵昚的要求下,殿试出现了军事问题,要求从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中选拔军事人才。
&esp;&esp;赵昚也面向已经成为官员的官员们招揽军事人才,准备大规模扩充枢密院的规模,给予枢密院更大的权力,让枢密院振奋起来,顺便振奋一下南宋的军事。
&esp;&esp;随着一系列的新政实行,越来越多的军事人才进入了枢密院,他们的到来为枢密院的专业程度提供了保障。
&esp;&esp;而赵昚也终于不能满意周麟之的保守军事策略,准备采取更加激进的军事策略对抗明国带来的威胁。
&esp;&esp;为此,赵昚把出使明国归来的陈康伯和提领枢密院的周麟之来了一个职位对调,任命周麟之担任参知政事,任命陈康伯担任枢密使。
&esp;&esp;周麟之为此狠狠地松了口气,陈康伯则是面色凝重的接下了使命。
&esp;&esp;陈康伯返回临安之后,给赵昚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关于他和使节团在明国的所有经历和见闻。
&esp;&esp;得知明国的一系列变化,赵昚心怀不安。
&esp;&esp;得知苏咏霖试图干预南宋内政的事情,赵昚果然十分生气和惊恐,立刻否决了这一建议。
&esp;&esp;“我还以为苏咏霖怎么突然发了善心,没想到他居然如此狠毒,妄图用这种方式夺取大宋民心,干涉大宋内政,实在是可恶至极!”
&esp;&esp;赵昚怒道:“看来苏咏霖终究是亡我之心不死啊!”
&esp;&esp;陈康伯点了点头。
&esp;&esp;“虽然明国亡我之心不死,但是他们终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要修黄河,更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所以短期内不太可能与我为敌,也不太可能南下。”
&esp;&esp;“你不是说,他们不会因为修黄河就不能打仗吗?”
&esp;&esp;赵昚低声道:“这种事情可不能误判,否则大宋会非常危险。”
&esp;&esp;陈康伯点了点头。
&esp;&esp;“老臣当然知道,但是大宋毕竟是大国,明国也知道南下进犯大宋不是数万人的军队就能怎么样的,若其打算覆亡大宋,难道只派五六万人吗?必然全面出击,这种情况下,背后还有一个未完成的大工程,是不可想象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