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十四 虞允文的战斗(1 / 2)
&esp;&esp;赵昚思来想去,觉得虞允文说得有道理。
&esp;&esp;自己不出动,让明国人自己出动办事,出了事情也是你们明国人自己的问题,哪里能来找南宋的麻烦?
&esp;&esp;你们自己刨了人家祖坟砸了人家饭碗,人家气不过,挖了你们的河堤报复你们,不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
&esp;&esp;成功了南宋血赚,输了南宋也不亏。
&esp;&esp;这些逃难来的明国人除了政治价值之外没什么太大的价值,顶破天了能增加几百户的劳动力。
&esp;&esp;但是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种地都种不好,其他行业南宋也是卷得要命,这些人实在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esp;&esp;他们来的时候倒是有不少人携带了一些黄金白银作为在南宋安家的费用,但是这笔钱被地方官府敲走了不少,来到临安之后,他们基本上都属于一个需要官府接济的状态。
&esp;&esp;赵昚当然懒得接济他们,花钱给他们吃喝,他们又不能提供给南宋什么经济价值,所以宣传热度过去之后能把他们给甩掉,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esp;&esp;这虞允文简直是甩锅高手,甩的赵昚非常高兴。。
&esp;&esp;于是赵昚低声道:“此事事关重大,不能被任何外人知道,你亲自去找那些明国人办事,注意千万不要被外人知道,连你们枢密院的同僚都不可以,知道吗?”
&esp;&esp;“臣知道了,臣立刻去办!”
&esp;&esp;得到了赵昚的首肯,虞允文坚定了信心。
&esp;&esp;离开了皇宫之后,虞允文就出发前往那些明国逃难来的人们聚居的地方。
&esp;&esp;一路上,虞允文想了很多。
&esp;&esp;其实,这件事情对他而言,就等于是破釜沉舟了,他决定把自己放在一个必死的位置上,这样,就能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为大宋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继续浑浑噩噩。
&esp;&esp;做了这种有伤天和的事情, 自己肯定不得好死, 这件事情进行的时候, 不管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发现。
&esp;&esp;就算进行时不被发现,事后也有可能被明国人发现蛛丝马迹, 或者干脆指鹿为马直接转移矛盾到南宋这边,南宋肯定要付出代价。
&esp;&esp;他就打算成为那个代价。
&esp;&esp;但是在成为那个代价之前, 虞允文决定以必死的决心推动南宋的反腐行动, 以必死的决心在临死之前带走一批贪官污吏, 给南宋留下一线生机,至于他自己怎么死, 他不在乎。
&esp;&esp;反正被自己人杀掉也好,被赵昚送到明国被杀也好,反正都是死, 死之前, 他必须要疯狂一把, 争取多带走一些人。
&esp;&esp;他觉得任何一个改革者都该有这样的勇气, 当年王安石的失败说不定就是他没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若是有这样的勇气, 未必不能大破大立。
&esp;&esp;自古以来搞改革的人总是凶多吉少的,这不要紧,关键的是改革真的推行下去了, 那样的话就算是死也无所谓。
&esp;&esp;当今满朝文武,几乎找不到有这种决心的人, 就算是一心为国的陈康伯,也难免没有自己的小心思, 这一点他看的很通透。
&esp;&esp;陈康伯固然老成持重,但是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 他和很多人一样,都沉溺于现状,觉得现状非常好。
&esp;&esp;但是现状是很不好的,出了很大的问题的,必须要解决,若是不能解决的话,面对明国的攻势, 南宋将没有还手之力。
&esp;&esp;怀着这种决心,虞允文开始了自己的战斗。
&esp;&esp;他觉得此事秘而不宣是最重要的,所以从开始到结束都不能有太多人知道,包括执行者都不能被人知道, 所以他向赵昚要了一些宫廷里的宦官来办事。
&esp;&esp;赵昚也愿意配合他,所以给他安排了二十个宦官帮他办事。
&esp;&esp;二十个宦官全都很年轻,而且不识字,要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帮虞允文拟定计划,而是帮他把那些明国逃难来的家伙们带到安全的地方接受他的个人问询。
&esp;&esp;事关重大,所有参加到此事当中的人都必须要单独接受虞允文的问询,单独得到他的确认。
&esp;&esp;一切都要亲力亲为,这样他才会放心。
&esp;&esp;于是之后一段时间,虞允文白天在办公室内拟定破坏明国黄河大堤的行动计划,晚上在宦官们的配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