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二十六 这一战稳了(1 / 2)
&esp;&esp;农民军的具体行动方案也比较简单。
&esp;&esp;首先就是集中三个师的兵力和全部的船只,直扑九江,对九江地区的九江大军进行毁灭式进攻,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占据九江。
&esp;&esp;九江地区一旦被农民军占据,就等于拦腰切断了长江航道,到时候农民军留一支部队驻守九江,切断长江航道,主力向西,进攻鄂州、汉阳地区,和鄂州大军决战。
&esp;&esp;这个情况下农民军依然可以算是优势兵力。
&esp;&esp;九江大军和鄂州大军的兵力都在三万人左右,联合起来能和农民军旗鼓相当,但如果被农民军各个击破,问题就不一样了。
&esp;&esp;农民军将在局部战场上获得对宋军两倍的兵力优势,可以较为顺利的夺取战争主动权。
&esp;&esp;具体的策略商讨完毕,农民军四个整编师,三个进攻,一个做总预备队和留守部队,能不用上最好,用上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esp;&esp;经过谨慎的思考和安排,赵玉成决定让卢成仁率领第三师留守南昌。
&esp;&esp;他亲自出动,率领农民军主力和宋军决战。
&esp;&esp;卢成仁表示认同,接受了任命,徐通和张小虎也没有提出异议,接受了任命。
&esp;&esp;不过在具体的任务分配时,徐通又有点按捺不住自己躁动的内心,想要对这个战略提出一点小看法。
&esp;&esp;他想自己带领一支精锐军队走陆路偷袭鄂州,和走水路的主力分头行动。
&esp;&esp;“前往九江和鄂州最便利的道路自然是水道,这个我们知道,宋军也知道,所以他们必然在水道上多下功夫,且宋军素来重视水军,就算是内河水军,恐怕也是有点战斗力的。
&esp;&esp;如此先取九江,再取鄂州,面对面和两支宋军展开决战,固然可以取胜,也足够襄阳大军反应过来发起支援,若是九江大军支持的稍微久一些,咱们的优势就未必能持续了。
&esp;&esp;我大军若要和宋军对战取得优势,自然是要以野战为先,现在宋军多新兵,我军多老兵, 战斗力上不可同日而语, 既如此, 兵贵神速,若能一战击溃宋军两支大军,就能直接断绝襄阳大军的退路, 绝其粮道!
&esp;&esp;粮道被切断,襄阳大军四万多人人吃马嚼, 又能支撑多久?且不说河南兵团大军压上, 襄阳腹背受敌, 想要坚守也不能成功,如此一来, 襄阳必破,京湖必为我所得!”
&esp;&esp;徐通指了指地图上从南昌到鄂州的那一段山区丘陵地带,阐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esp;&esp;他的建议非常大胆。
&esp;&esp;对于徐通的大胆想法, 卢成仁首先表示不支持, 觉得绕行山区所能带领的军队数量比较少, 后勤给养也得不到确切的保障, 就算可以成功抵达鄂州,军队也精疲力竭了。
&esp;&esp;到时候还怎么打仗?
&esp;&esp;张小虎也不支持, 觉得这个行动太冒险了。
&esp;&esp;且不说宋军是否会溃败,在主力抵达之前,徐通等于用自己的几千军队面对宋军三万, 将近十倍的兵力差,这要是一战不能胜, 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esp;&esp;卢成仁和张小虎都不支持徐通的想法,几名指导员对此也是持不支持或者否定的态度, 都觉得这太冒险了。
&esp;&esp;现在就剩赵玉成了。
&esp;&esp;赵玉成盯着地图看了许久,沉思一阵, 看向了徐通。
&esp;&esp;“你是不是想要重现你之前奔袭临安的战果?”
&esp;&esp;徐通点了点头。
&esp;&esp;“之前我偷袭临安,宋军还有数万禁军守卫临安,距离临安不远的地方还有两支屯驻大军,兵力岂止是我的十倍?尽管如此,从我出击开始,就没有任何一支宋军主动进攻我。
&esp;&esp;哪怕是我距离临安城还有十几里地的时候,有一支宋军朝我而来, 但是在接战之前,他就调转方向离开了,一直到我撤军,他都没有再出现, 兵力远在我之上的宋军也只敢防守,不敢出击。
&esp;&esp;后来除了开会,其他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我能杀到临安去,而沿途宋军不敢与我对抗,我发现,或许他们从头至尾都不知道我只有四千人马,还以为我带来了数万大军,所以才不敢与我对抗。”
&esp;&esp;“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你不能拿临安的情况来对照现在鄂州的情况。”
&esp;&es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