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千零五十四 他们被逼着走向自己的命运(2 / 2)

加入书签

说是相当的讲究科学了,算是达到了滑膛时代的前膛炮发射科学流程的巅峰。

&esp;&esp;最开始,连制作火炮的工匠们都只认为炮手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兵种,只要有勇气就能做炮手。

&esp;&esp;可后来大家都发现了,炮手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数学知识。

&esp;&esp;搞不懂数学的人是没办法做一个好炮手的,哪怕是一个负责引燃发射药的炮组成员, 也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否则观测手忽然受伤了不能指引发射了怎么办?

&esp;&esp;事实上明军炮手的培养就是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esp;&esp;明军炮手培养的方略已经进展到了需要对炮手进行较为系统的数学教育的地步,对关于火炮的一系列当前已知的数学知识都要全部传授,让炮手掌握, 还要考试。

&esp;&esp;考试不通过,不能成为炮手。

&esp;&esp;花费大心思大价钱培养出来炮手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esp;&esp;在当前的襄樊战场上,每一次发射之后,炮组的专业观测手们都会通过观测和计算将射击角度和射击位置略作调整,使得下一次的射击能够更加精确的破坏宋军城墙。

&esp;&esp;城墙上出现宋军反击的时候,观测手们也能通过计算调整射击角度和方位,对城墙上还能进行打击的床子弩和投石机进行攻击。

&esp;&esp;倒不是说真的能够精准到什么地步,只能说在有效射程内,尽可能的将射击精准度提高。

&esp;&esp;数学概念的引入让明军火炮组拥有了超越时代的科学理念,对于火炮发射也不再是打到哪里算哪里,而是竭尽所能控制火炮发射的方位,提高每一发炮弹的战争价值。

&esp;&esp;在这样的理念武装下的火炮组,确确实实是固定城池的噩梦。

&esp;&esp;于是第三轮炮击开始了。

&esp;&esp;轰鸣声中,宋军指挥官们惊恐地发现明军的炮弹较为精准的轰击在了城楼面上,对城楼面上正在射击的床弩机组和投石机组造成了可怕的打击。

&esp;&esp;一颗铁弹骤然砸落, 把投石机和床子弩砸碎的同时,也把宋军士兵砸成了肉沫, 城楼面上血肉横飞鲜血四溅,士兵们惊恐的嚎叫着, 到处奔逃寻找掩体。

&esp;&esp;有些被吓疯的慌不择路,直接翻越城墙,从七八米高的城楼上摔了下去,顿时摔死。

&esp;&esp;城楼上一片混乱,很多宋军士兵被砸死、震飞,城楼面上一片狼藉,顿时看不到几个还能站着的幸运儿。

&esp;&esp;这一轮炮击对宋军的打击非常大,周本元之后不断下令提升赏钱,只要敢上去还击,直接赏钱。

&esp;&esp;赏钱数量从五百文钱提高到了一千文钱,直接一贯钱了,但还是没人愿意上去,周本元急了,什么也不管了,立刻开杀。

&esp;&esp;他现在的形象可谓是一手大砍刀一手拿铜钱,一边砍脑壳,一边大撒币。

&esp;&esp;“上城楼发矢者,赏!退避怯战不敢上前者,杀!”

&esp;&esp;他命令亲兵们杀死了三十多个崩溃的逃兵,又搬出一箱一箱的铜钱,强行逼迫其余宋军上城楼发起反击。

&esp;&esp;宋军士兵们只能一边哭泣一边上城楼,被逼着走向自己的命运。

&esp;&esp;城楼下的宋军士兵也并不轻松,因为他人的现在就是他们的未来,他们只是还没轮到罢了。

&esp;&esp;悲痛恐惧的情绪在军中蔓延开来。

&esp;&esp;可是他们对此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只是大头兵,是最低贱的人,而强迫他们的是将军,是军官,是能决定他们生死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