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敢说这样一番话,杨义府心中自是认真权衡过的。 &esp;&esp;一样是推辞差事,用不同的理由,效果完全不同。 &esp;&esp;如果当日直接说不愿去广南,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他是在挑肥拣瘦。 &esp;&esp;可此时经过范真娘惊胎、他亲力亲为地延医问药、范姜氏主动问话等等铺垫,再来说一句不能去,他便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了。 &esp;&e">
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四章 插手(1 / 2)

加入书签

&esp;&esp;敢说这样一番话,杨义府心中自是认真权衡过的。

&esp;&esp;一样是推辞差事,用不同的理由,效果完全不同。

&esp;&esp;如果当日直接说不愿去广南,任谁看了,都会觉得他是在挑肥拣瘦。

&esp;&esp;可此时经过范真娘惊胎、他亲力亲为地延医问药、范姜氏主动问话等等铺垫,再来说一句不能去,他便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了。

&esp;&esp;是“不能去”,而不是“不愿去”。

&esp;&esp;两者截然不同。

&esp;&esp;便是岳父觉得自己这行事不妥,可只要岳母与真娘在,自己又在京中,便全不是问题。

&esp;&esp;自己是为了范家女儿才不去广南,于情于理,都得给些回报。

&esp;&esp;范家女儿怀有身孕,为了照顾这一个,自家的下一轮差事,哪怕不在部司之中,也定当会在京城附近。

&esp;&esp;这便足够了!

&esp;&esp;如果不幸还要外放,凭着自家之能,再有岳父在后头运作,最多过上一年半载便能回朝。

&esp;&esp;况且过上一年,孩子已是出生,只要拿小儿来说事,想要回京,应当也不难。

&esp;&esp;只是碍于岳父在政事堂中,又是宰辅之职,为避亲,自家终究不能入御史台,实在也是可惜。

&esp;&esp;

&esp;&esp;杨义府这边盘来算去,总以为自己做得十分圆满,可他再如何厉害,也不过活了二十余载而已,那点装相对付寻常人自是不在话下,可碰着身居高位,见多识广的范尧臣,又如何能全然混过去。

&esp;&esp;女婿的盘算,范尧臣纵然猜不出十成十,也能看出个影子。

&esp;&esp;这一个刚回来的时候,便委婉表达过想要留在京中的意思,如今候了这样久的缺,好容易得了结果,本该欢欢喜喜。

&esp;&esp;然则上回听得要去广南,虽然嘴里答应得快,也一副全听安排的模样,可看人行事,不能只看说,得看做。

&esp;&esp;惊个胎而已,这女婿的反应,着实有些太大了,无论是亲自请大夫、色色悉心相问,都有些大违常理。

&esp;&esp;——当真这样细致,这样担心,如今胎也已经坐了两个月,他又怎么会不知?早该把大夫请在家中候着了。

&esp;&esp;不过这到底只是隐隐约约的猜测,全无凭证,点破也没有意思。

&esp;&esp;范尧臣是男子,虽也疼女儿,可看重的东西,却与范姜氏不大一样。

&esp;&esp;在他看来,范姜氏夸得上天的,其实未必有那样重要。

&esp;&esp;男儿不能出人头地,不能封妻荫子,不能有大事业,便是再体贴,他也觉得有些不得劲。有一分给你一分,那也只是一分,可若是有十分给你三分,毕竟也是三分!

&esp;&esp;经历的事多了,范尧臣早不像从前那般性急如火,嫉恶如仇,对晚辈也宽容了许多。

&esp;&esp;女儿已经嫁了,只要大品无缺,有时候使点小心眼,也就随他去了。

&esp;&esp;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

&esp;&esp;左右自己还在一天,也能护着一天,女儿嫁得过去,只要是喜欢这日子,他也懒得再去做那恶人。

&esp;&esp;既然不愿意南下,就暂且放着罢,只当原本费的心思白瞎了。

&esp;&esp;

&esp;&esp;数日之后,南下救援的将领、官员终于定了下来,随军转运的不是杨义府,而是另一名范党老人。

&esp;&esp;杨义府心中其实并不羡慕,却是多多抽了时间陪在妻子身边,盯着下人悉心照料,少不得要露出些郁郁寡欢之色。

&esp;&esp;数年夫妻,丈夫的心情,范真娘又如何会看不出来。

&esp;&esp;她找了个机会,趁着回范府的时候,特意去求了父亲,快些给丈夫寻个差事。

&esp;&esp;对着疼爱的女儿,范尧臣根本硬不起心肠,只得应了下来。

&esp;&esp;杨义府只是二甲出身,外任过一回官,想要在京中寻个好差虽然不是不行,然而在这个当口,却是太过显眼。

&esp;&esp;一时半会寻不到合适的差事,范尧臣想着眼下天子属意要修《广韵韵略》,这个女婿旁的不行,学问倒是做得不错,便同知制诰丁度打了声招呼,又吩咐了流内铨,给杨义府安排了个修书的差遣,打算等到有了更合适的,再做打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