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土豆(2 / 3)
p;&esp;新品高产农作物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一场比发现矿产大十倍,甚至百倍的朝堂震动。
&esp;&esp;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esp;&esp;“哦!”
&esp;&esp;叶慈站起身,显然她的政治嗅觉很迟钝。
&esp;&esp;他如临大敌,她却闲庭散步。
&esp;&esp;她带着他,前往一块试验地,小小几立方的面积内,有几十窝土豆,已经发芽,长势喜人。
&esp;&esp;“这就是土豆?”
&esp;&esp;“正是!”
&esp;&esp;“真的能亩产千斤?”
&esp;&esp;“等我改良品种,别说亩产千斤,就算亩产两千斤也是可能的。”
&esp;&esp;“不不不有亩产千斤便足矣。今日之后,千万不要在人前说出亩产两千斤之类的字眼,当心。”
&esp;&esp;叶慈眨眨眼,“有这么严重?”
&esp;&esp;“比你以为的更严重十倍,百倍。你太低估人心的恶,为了升官发财,杀人不过等闲。之前你发现矿产,已经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只因为矿产搬不走,又是官营,只能望而兴叹。
&esp;&esp;但,种子不一样。种子是可以带走的,人也可以抓走,抓不走杀了便是。你可曾想过,有人将你抓起来关起来,就为了培育种子,以便对方邀名,升官发财”
&esp;&esp;“别说了。”叶慈哆嗦了一下。
&esp;&esp;她知道人心的恶有多恐怖,能做出多残忍的事情,上辈子早就见识过。
&esp;&esp;她只是低估了亩产千斤农作物对这个时代的杀伤力。
&esp;&esp;那可是亩产千斤啊,其杀伤力之大可左右两国战争,可左右王朝兴衰,最次也可以左右朝堂格局,皇位归属。
&esp;&esp;刘珩郑重说道:“此物在上报朝廷之前,必须保密。另外安排可靠之人保护。本王打算安排三十亲兵,分三班倒守护这批土豆,你可有异议?”
&esp;&esp;“需要这么多人吗?”
&esp;&esp;“本王认为三十人可能还不够,若有必要,需安排一百人。”
&esp;&esp;哇靠!
&esp;&esp;到底是她低估了土豆的杀伤力。
&esp;&esp;“此事你安排,我不过问。我只管种子培育。”
&esp;&esp;刘珩立马如释重负,之前他还担心叶慈不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如今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esp;&esp;叶慈不想过多纠缠在土豆上面,试验田所有的农作物,瓜果蔬菜,在她眼里都是改善生活品质的物资,并没有上升到决定一国国运的高度。
&esp;&esp;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她一个农庄庄子干什么去操心国家大事,真不怕冠上一个邀买民心的罪名,来个杀头大罪吗?
&esp;&esp;今年,她又将西域葡萄做了分枝,二次嫁接。
&esp;&esp;从去年的一枝独秀,到今年的分枝数十,顺利的话,明年就能吃上美味的葡萄啦。
&esp;&esp;甘蔗,今年扩大生产,足足拿出一百亩种植甘蔗。
&esp;&esp;她要做白糖,她要酿甘蔗酒。
&esp;&esp;甘蔗真是个好东西啊!
&esp;&esp;武清县四季分明,冬天没有京城冷,夏天没有岭南热,日照充足。
&esp;&esp;夏天的日照足够果树疯狂生长,水果上糖,甘蔗丰收。
&esp;&esp;为此,农闲庄又招募了一批短工,干一天结算一天的工钱。
&esp;&esp;就冲这,十里八乡的青壮都跑到农闲庄找活干,工钱不比码头扛大包少,还不伤筋骨。
&esp;&esp;刘珩陪在叶慈身边,跟着她一起巡视农作物。
&esp;&esp;他突然笑出了声,“犹记得去年,本王也是如此这般跟随在你身边,每日上山巡视。等天气热起来,我们还是去云霞观住一段时间,可好?山中虽然清冷,蚊虫也多,但是云霞观难得的幽静之地,最适合夏天上去。”
&esp;&esp;其实,云霞观内基本上看不到蚊虫,蚊虫只在观外肆虐。
&esp;&esp;云霞观内,自有防蚊虫的手段。
&esp;&esp;叶慈却答非所问,“我准备安排人挖笋,做几大缸子酸笋。德胜楼的酸笋炒肉卖得极好,这道菜已经传出去,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很喜欢。已经有客商下了订单,订购上千斤酸笋。”
&esp;&esp;“酸笋如何出售?”刘珩好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