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2章 谁有粮谁老大(三更)(2 / 3)

加入书签

就成了地方豪强。

&esp;&esp;要知道,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月,大魏朝全年的赋税也只有百万贯钱。

&esp;&esp;这点钱,却能满足朝廷上下,里里外外所有的开销。

&esp;&esp;可想而知,这年头钱的购买力多强,真的很耐用。

&esp;&esp;也就今年,通货膨胀,钱的购买力大打折扣。

&esp;&esp;等到天灾过去,只需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物价又会降下来。钱,依旧会很耐用。

&esp;&esp;燕云歌和萧成文之间,很默契地都选择了派人传话,而不是面对面坐下来谈。

&esp;&esp;没必要嘛!

&esp;&esp;明显谈不拢,坐下来谈,伤脸面。

&esp;&esp;燕云歌不急,主动权在她手中。

&esp;&esp;她有粮食,她老大。

&esp;&esp;萧成文也不急,他稀罕燕云歌手中的粮食,但也没急到等米下锅的地步。

&esp;&esp;双方僵持不下,谁都不肯让步,只是苦了中间传话的下人。

&esp;&esp;此事,燕云琪也知道。

&esp;&esp;她没插手。

&esp;&esp;和四妹妹燕云歌见面的时候,甚至没有提起此事一个字。

&esp;&esp;她和下人闲聊的时候,说道:“生意上的事情,自然是在商言商。我偏帮谁都不合适。帮殿下,妹妹定会怪我。帮妹妹,殿下肯定有想法。不如假装什么都不知道,随他们自己谈去。而且,殿下和四妹妹也摆明了态度,这事他们不希望有不相干的人插手。”

&esp;&esp;“夫人就不担心殿下和四姑娘闹矛盾,直接翻脸?”

&esp;&esp;“不会的。殿下和四妹妹都是懂分寸的人,即便生意谈不成,也不至于翻脸。”

&esp;&esp;……

&esp;&esp;燕云歌最终还是去了一趟富贵山庄。

&esp;&esp;毕竟是自己的产业,再恓惶,再不堪入目,也得去看看。

&esp;&esp;新粮入库,看着没有装满的粮仓,燕云歌很无奈啊。

&esp;&esp;燕随翻着账本,直接给了她一个数字,“所有粮食减产。水稻减产尤其严重,直接减产七成。能保住三成的产量,多亏春耕的时候池塘蓄了足够的水。否则,今年的水稻,就和其他地方一样,直接绝收。”

&esp;&esp;燕云歌顿觉牙痛。

&esp;&esp;减产七成,三成产量的新粮品质也很差。

&esp;&esp;这个年,怎么过?

&esp;&esp;她当即下令,“所有人的工钱,再减四成。大家共克难关。”

&esp;&esp;她也没办法。

&esp;&esp;粮食她有,可是谁都不确定干旱要持续多长时间。

&esp;&esp;粮食终有吃完的一天。

&esp;&esp;万一,粮食吃完了,干旱依旧,怎么办?

&esp;&esp;未雨绸缪,现在只能保证大家基本的生存需要。

&esp;&esp;谁让富贵山庄积累不够。

&esp;&esp;短短几年开荒,着实比不上底蕴深厚的世家。

&esp;&esp;比如凌家,别说干旱一年,就算是干旱十年,凌家也不用为粮食发愁。

&esp;&esp;几百年的世家,底蕴之深厚,积累之丰富,旁人难以想象。

&esp;&esp;反正,燕云歌已经开始为粮食担忧,凌家还能继续歌舞升平。

&esp;&esp;这就是差距啊!

&esp;&esp;燕随听到工钱减四成,张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出声。

&esp;&esp;计平提议:“不如清理一部分人出去。秋收忙完,年底基本无事。养着这么多人,压力大,且耗费粮食。”

&esp;&esp;燕随叹了一声,他没办法反驳计平的提议。

&esp;&esp;粮食减产七成,让他没了底气。

&esp;&esp;燕云歌抓起一把黄豆。

&esp;&esp;干旱缺水,黄豆品质不好。

&esp;&esp;用来做酱料,酱油,都属于下品。

&esp;&esp;她松开手,黄豆哗啦啦滚落而下。

&esp;&esp;她说道:“修沟渠,建水塘。想办法争取从渭水引水进来。”

&esp;&esp;计平大惊失色,“姑娘,这样做耗费破多,简直是天文数字。单靠我们富贵山庄,如何承担如此大的工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