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震怒(2 / 3)
办。如此一来,读书人自会选择朝廷,而非平阳郡。天下人才尽入朝廷,数年之后,人才济济,南北统一指日可待!”
&esp;&esp;凌长治再次将话题拉回了正轨。
&esp;&esp;他也是在含蓄提醒诸位朝臣,别一天天就知道吵闹,吵翻了房顶也吵不出一个结果。
&esp;&esp;还不如认真想想,如何能够遏制平阳郡的发展。
&esp;&esp;平阳郡要开科举,小小地方如何同朝廷相比。
&esp;&esp;只要朝廷肯开放科举,平阳郡以外所有地方的读书人,相信九成九都会选择朝廷。
&esp;&esp;如此一来,朝廷直接就在人数上碾压平阳郡。
&esp;&esp;凌长治内心偷偷感慨,他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处处替朝廷着想,事事替陛下分忧。
&esp;&esp;他虽年轻,然而才高八斗,完全有资格做政事堂老大,做朝堂首辅。
&esp;&esp;放眼看去,满朝堂庸才,无一人能和他比较。
&esp;&esp;世家几十年来,只忙着扩张地盘,忙着挣钱买奴仆,就是忘了要严格培养下一代。
&esp;&esp;令人痛惜啊!
&esp;&esp;天下间,竟然唯有燕云歌一女子可以和他比肩,旁人庸碌,缺少竞争对手,真是一件憾事。
&esp;&esp;高人寂寞!
&esp;&esp;他整日和一群平庸之人做同僚,同朝为官,真是一件无趣的事情。
&esp;&esp;如果皇帝萧成文有足够的心胸和智慧,就应该采取他的建议,而不是放任朝臣继续吵闹下去。
&esp;&esp;然而……
&esp;&esp;皇帝萧成文十分出人意料。
&esp;&esp;他说道:“凌爱卿的建议,言之有理。只是事关科举,兹事体大,朕希望每位爱卿都能就科举一事上本,直抒胸臆。
&esp;&esp;朕在此保证,不会因言获罪。朝廷是否要开科举,该怎么开科举,诸位爱卿尽管拿出全副本事,朕十分愿意听取你们的意见。至于平阳郡燕云歌,这些年,朕时常听闻平阳郡如何如何兴旺发达,燕云歌如何如何智谋无双。
&esp;&esp;朕数次召见燕云歌来建州,她却次次借口推脱。看来朕的信用有问题,无法取信于地方臣子,着实令人遗憾。
&esp;&esp;不过,朕对平阳郡着实好奇。哪位爱卿愿意替朕走一趟平阳郡,看一看,问一问,好过诸位爱卿整日在朝堂吵闹,反正也吵不出什么结果。”
&esp;&esp;朝臣们面面相觑,都弄不懂皇帝到底想做什么?
&esp;&esp;“陛下真要开科举吗?祖宗规矩不可忘啊!开科举,这是在断祖宗根基啊!”
&esp;&esp;“断哪个祖宗的根基,许爱卿可否同朕详细说说?”
&esp;&esp;许大人:“……”
&esp;&esp;他能说什么,他只能张口结舌。
&esp;&esp;“朕说了,诸位爱卿可以上本踊跃发言,到底要不要开科举,慢慢谈论。怎么着,现在就有人按耐不住跳出来指责朕,莫非开了科举就断了在场诸位爱卿赚钱的门道?”
&esp;&esp;“陛下息怒!”
&esp;&esp;“哼!朕今日不和诸位爱卿计较。有哪位爱卿愿意替朕分忧,前往平阳郡替朕看一看,问一问?没有人吗?既然没有人肯主动站出来,那么朕就直接点名。凌爱卿!”
&esp;&esp;凌长治暗自叹了一声,他已经预料到,今儿逃不了。
&esp;&esp;他站出来,朗声说道:“微臣在!”
&esp;&esp;皇帝萧成文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凌爱卿素有智谋,你可愿意替朕走一趟平阳郡?”
&esp;&esp;凌长治不答反问,“敢问陛下,前往平阳郡,可要带上朝廷任命燕云歌为平阳郡郡守的公文?”
&esp;&esp;“荒唐!”
&esp;&esp;“岂有此理!”
&esp;&esp;“凌大人,你到底是朝廷的官,还是燕云歌的官?”
&esp;&esp;“处处替燕云歌开脱,恐怕二人之间有不可说的关系。”
&esp;&esp;“听闻凌大人的族弟,就在平阳郡松山书院读书。哼!果然是老谋深算,无耻之徒!”
&esp;&esp;朝臣们再一次吵闹起来。
&esp;&esp;只不过这一次他们将火力全都对准了凌长治。
&esp;&esp;凌长治站在大殿中央,丝毫不惧,直面皇帝萧成文。
&esp;&esp;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