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先帝三子,年幼被逐出建州,前往偏远穷困之地就藩。一转眼,已过五载。堂堂皇室后裔,生活困苦,困于穷山恶水,可怜啊!” &esp;&esp;“虽然先帝有遗言,三位郡王终身不得踏入建州城。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数年过去,微臣恳请陛下召回三位郡王。” &esp;&esp;“先帝越过子嗣,将皇位传于陛下,深明大义,令人钦佩。陛下是否也该为先帝的子嗣考虑">
阅读历史 |

第716章 恩义(1 / 3)

加入书签

&esp;&esp;“先帝三子,年幼被逐出建州,前往偏远穷困之地就藩。一转眼,已过五载。堂堂皇室后裔,生活困苦,困于穷山恶水,可怜啊!”

&esp;&esp;“虽然先帝有遗言,三位郡王终身不得踏入建州城。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数年过去,微臣恳请陛下召回三位郡王。”

&esp;&esp;“先帝越过子嗣,将皇位传于陛下,深明大义,令人钦佩。陛下是否也该为先帝的子嗣考虑一二,好歹给他们换个像样的地方安置。”

&esp;&esp;“一想到堂堂皇室后裔,困于穷山恶水之中,老臣的心都在滴血啊!”

&esp;&esp;有老臣子痛哭流涕,大声疾呼。

&esp;&esp;基本上站出来发言的人,都是两朝老臣,从德宗太宁帝那会一直在朝堂上做官。

&esp;&esp;这帮老臣对德宗太宁帝是有感情的,并且感情很深厚。

&esp;&esp;德宗太宁帝是一位有情义的皇帝,也是一位相对而言很好相处的皇帝,脾气性格在皇帝里面算是极好的。

&esp;&esp;最大的缺点,就是承受力太弱,动不动就吐血闹昏迷。

&esp;&esp;说到底,还是人生太顺利,没尝过大挫折,就登上了皇位。

&esp;&esp;偏偏边境不宁,内乱不断,以至于一当上皇帝,就承受着泰山压顶一般的压力。

&esp;&esp;活生生将自己的煎熬死了!

&esp;&esp;可怜啊!

&esp;&esp;德宗太宁帝可怜,他的孩子更可怜。

&esp;&esp;“恳请陛下召回三位郡王,妥善安置。以报先帝隆恩!”

&esp;&esp;“先帝当初命令三位郡王就藩,是为了陛下着想。先帝一心一意替陛下打算,为朝廷打算,一想到臣等却不能对先帝的子嗣照顾一二,心中颇为羞愧。”

&esp;&esp;“请陛下开恩!”

&esp;&esp;“请陛下开恩!”

&esp;&esp;数个老臣跪在地上,齐声高呼开恩。

&esp;&esp;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气氛很凝重。

&esp;&esp;“这是干什么?眼下朝廷正在用兵,军国大事堆积如山,尔等不思为陛下分忧,竟然拿无关紧要的小事骚扰陛下。你们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esp;&esp;“你放屁!三位郡王的事情,什么时候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们是先帝的子嗣,先帝深明大义,挥泪将三位郡王遣出建州城。我等难道就要心安理得享受这一切吗?尔等怎么就不想想,如何回报先帝的隆恩?依着我看,召回三位郡王,就是最大的回报。”

&esp;&esp;“荒谬!先帝遣走三位郡王,是为了朝廷着想,为了皇权着想,不想有朝一日发生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更不希望皇权震动,留下隐患。你们不顾先帝的苦心,逼着陛下召回三位郡王,分明居心叵测,是在添乱,是在动摇皇权!”

&esp;&esp;“休想给老夫戴大帽子!老夫一颗忠心,天地可鉴。尔等在怕什么?三位郡王年纪幼小,最大的布山郡王也才十来岁而已,他们能做什么?若是好生教导,未必不能成为朝廷的忠臣。”

&esp;&esp;“朝廷不需要三位郡王这等身份的忠臣,朝廷只需要三位安分守己的郡王。”

&esp;&esp;“为了安分守己,你们就理所当然看着三位郡王在偏远贫苦之地吃苦受罪吗?你们良心何安?你们都是白眼狼!”

&esp;&esp;“放肆!你这是对陛下大不敬,羞辱陛下,死罪!”

&esp;&esp;“那就赐死老夫吧!”

&esp;&esp;几个老臣子,一副慷慨就义的模样。

&esp;&esp;场面变得很僵硬,有点骑虎难下。

&esp;&esp;皇帝萧成文厉声怒吼:“都闭嘴!吵什么吵?有什么想法,奏本上传,尽管畅所欲言。退朝!”

&esp;&esp;他拂袖而去,怒气冲冲。

&esp;&esp;朝臣们分成两派,互相敌视。

&esp;&esp;明明之前还是一个派别,因为先帝留下的三位郡王,成功反目。

&esp;&esp;当然……

&esp;&esp;没有永远的敌人。

&esp;&esp;说不定什么时候,两派人马又能合二为一,一起对付新的政敌。

&esp;&esp;……

&esp;&esp;皇帝萧成文意识到了不对劲。

&esp;&esp;无缘无故提起三位郡王,比有蹊跷。

&esp;&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