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内乱(1 / 3)
&esp;&esp;秋收!
&esp;&esp;往年,大楚朝廷官府下乡征收赋税。
&esp;&esp;今年情况不太一样。
&esp;&esp;今年征收赋税的人,依旧是那些熟悉的衙役官吏,但是他们身边多了一些陌生人,带着北地口音的谋生人。
&esp;&esp;“今年的赋税,到底是给哪个朝廷?”
&esp;&esp;“哪个朝廷占了地盘就给哪个朝廷。”
&esp;&esp;“咱们这里,现在到底归南楚管,还是归北周管?”
&esp;&esp;“你没看见衙门口挂起来的旗子吗,这里啊,如今归北周朝廷管。赋税自然也是交给北周朝廷。”
&esp;&esp;“还是按照老规矩收赋税?”
&esp;&esp;“规矩是一样,不过比去往年少了一个摊派,赋税减少了半成。”
&esp;&esp;“当真?真有这么好的事情?没了摊派,官府靠什么给下面的衙役开薪水?”
&esp;&esp;“这个你就不懂了吧,北周朝廷有钱。衙役的薪水,朝廷出钱。”
&esp;&esp;“没见过这样的。”
&esp;&esp;“少了摊派不好吗?今年就可以多攒点粮食,多攒几个钱,过年的时候狠吃几顿肉。”
&esp;&esp;“说不好!和以前都不一样,怕是这天要变。我们老了,跟不上变化,就怕成了累赘。”
&esp;&esp;“你想太多。就算你跟不上变化,你家儿子孙子还有机会。难不成你想让你家儿子孙子跟你一样,一辈子守在这片土地上,连个三餐温饱都混不上。”
&esp;&esp;“守着土地有什么不好?没有土地你吃什么。”
&esp;&esp;“是是是!土地才是根本。不过北地和我们这里不一样,听说那边的人都是直接去官府租赁土地种庄稼。听说,北地那边,大部分良田都在官府手中,不能买卖。能买卖的土地那是极少极少的。”
&esp;&esp;“那怎么办?北周不会在我们南边也这么搞吧。我们几辈人攒下的土地,可不能被官府收走。”
&esp;&esp;“放心,官府不收你们的土地。官府都盯着世家豪强,用钱买他们手里的土地。“
&esp;&esp;“真用钱买?不会是强买强卖吧。”
&esp;&esp;“那不能!你不要钱也行,可以给股份。听人说,平阳郡附近几个郡的世家,都用土地换了盐场的股份。”
&esp;&esp;“有了盐场股份,岂不是发了。”
&esp;&esp;“是啊!羡慕死人了。要是我家有足够多的土地,我也卖给北周官府,换成盐场股份。”
&esp;&esp;老农抽着旱烟,心情有些复杂。
&esp;&esp;这个世道变化太快,好多事情都是首次听闻,感觉自己被外面的世界抛弃了,心头有点慌乱。
&esp;&esp;守着土地不好吗?
&esp;&esp;非得出去不可?
&esp;&esp;“有件事忘了谁,年底之前,我们这里也要办识字班。听说隔壁村的王秀才已经去报名考试,只要考上,就能做识字班教书先生,月月有钱拿。干得好,将来还可以去书院,甚至去衙门学政某个一官半职。”
&esp;&esp;“秀才当官不能吧。”
&esp;&esp;“别管王秀才。识字班开起来,你要不要让你家大孙子大孙女去读几天书,认识几个字。
&esp;&esp;听说,外面的酒楼绣楼招人,如果识字,工钱都要高一些。
&esp;&esp;你家大孙女学了识字,就有机会进入绣楼拜师学艺,学个谋生手段,一辈子不愁。你家大孙子要是学会了算账,还能去做个账房。”
&esp;&esp;“有这么好的事?”
&esp;&esp;“豫州知道吧,豫州现在就是这样。上面当官的说了,识字班要遍地开花,争取让年轻人都能认识几个字,出门不至于被人骗。”
&esp;&esp;“都是瞎折腾!能吃饱饭,家里能剩下几口口粮就不错了。”
&esp;&esp;“又不让你出钱,免费送孩子去读书,你还不乐意啊?”
&esp;&esp;“这天下,到底姓周,还是姓楚,这可说不定。现在就忙着朝新朝廷鞠躬磕头,是不是早了点?当心被人秋后算账。”
&esp;&esp;“这天下注定姓周。”
&esp;&esp;“那可不一定。”
&esp;&esp;“那就走着瞧。”
&esp;&es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