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气(2 / 3)
屯费、器械、舟车、边境军情、边腹地图文册、薪炭荆苇等诸事。
&esp;&esp;但后勤补给之事,早就被文官巡抚所掌握,器械武库,归于兵部所有,而出征调命,也是直接受命于兵部,都督府根本无事可做。
&esp;&esp;除了掌握武官名册,还有都司以下的武官替补承袭要在五军都督府办下手续承袭之外,都督府实际上就是等同于闲曹。
&esp;&esp;现在张佳木要把清军勾军和操练之权拿回,至于器械、俸禄等等,自然也是要一并拿回。反正国初是以公侯伯任都督,而现在是以公侯伯掌府事,同知都督和佥事都督为参赞,把这些权力拿回来,京中勋戚最为高兴。
&esp;&esp;土木前后,原本也是勋戚和文臣争执的关键阶段,当然,历史上是勋戚武官没有争过文官,后来都督府一切权力都被文官的兵部所夺,都督府成为兵部的下属一般,武臣一切权力和尊严都被削夺,直到明亡清兴的大乱之时,才又重新夺回。
&esp;&esp;文压制武,原本没错,文臣是国家稳定之源,只有靠他们,国家才会正常和下稳的运作,而武官如果压过了文官,就会有变乱,战争,杀戮,所以文重于武,也不能说错。但文官过份的削夺了武官的权力,还打压武官的尊严,总兵官职列一品,还要向一个四品的巡抚下跪领命,这成何道理?
&esp;&esp;时间久了,武臣当然不乐意,不服气,再加上后勤器械一切均在人手,仰人鼻息,明朝二百余年,除了最末的几十年外,领军出征都是文官,胜则文官功劳最大,败则诿过武官不肯实心效力拼杀,这又是何等叫人屈辱和愤怒的事?
&esp;&esp;明朝二百余年,其实武功成绩有限的很,军队战斗力节节下降,到明末,无有可与敌野战的军队。
&esp;&esp;就这一点来说,明连北宋或是南宋也远远不如。就算是有三大征的辉煌,亦是如此。
&esp;&esp;现在两边是针锋相对,李贤代表文官,要继续把持着文官已经掌握到的权力。
&esp;&esp;地方官府要继续把持对地方都司的挟制,而兵部要保持着对都督府的优势就必须在清军勾军、俸禄发放等重要的权力上寸步不让!
&esp;&esp;所以,李贤的话虽然并不急燥,声调都没有发生过变化,但其中的坚定之意,在场的人却都是听的明明白白。
&esp;&esp;“阁老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年富摇了摇头,叹道:“不过,此事太保公很坚持……”
&esp;&esp;话未说完,彭时便怒道:“吾等备列朝班,可不是给太保效力的。”
&esp;&esp;“说的是了。”年富神态倒很平和,点了点头,道:“不过今日会议,是皇上命太保召集,所以诸位老先生仍需稍待。”
&esp;&esp;这一下,各人才是明白过来,两个尚书过来,还有内阁不能下值,就是因为张佳木在御前说动了皇帝,要前来会议军制之事。
&esp;&esp;这一下,连李贤也是觉得受到了侮辱,一张脸板了起来,面色也变的极为难看。
&esp;&esp;彭时更是大怒,但他拙于言辞,虽然是怒眼相看,一双眼睛都要喷出火来,一时半会的,却是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esp;&esp;一般来说,这种会议必定是由内阁牵头,召集各部和相关人等,会议之后,再上禀皇帝知道,形成决议。
&esp;&esp;而有一个武臣,就算是侯爵勋臣加驸马的身份,召集内阁会议,却也是头一回。
&esp;&esp;李贤比彭时等人敏感的多,他从初闻时的怒火中冷静下来之后,便已经敏锐的感觉到了:这是张佳木试图凌驾于内阁之上,甚至是整个文官机构之上的一次试探!
&esp;&esp;“年公,恕学生等不能从命。”仓促之间,李贤找到了最好的理由:“没有圣旨,内阁不能凭两位老先生一言而参与此等会议,没有旨意,恕学生不能从命。”
&esp;&esp;“是的!”彭时也站起身来,冷然道:“要召集会议,请下诏旨来。”
&esp;&esp;这当然只是一个绝妙的借口,事实上,诏旨就算下来,也可以封驳回去,内阁已经在一瞬间形成决议,这一次,绝对不能从命。
&esp;&esp;议的事是什么,还可以商量,但由一个勋戚武官召集的会议,绝对不能参加!
&esp;&esp;“此事要紧……不要流于意气啊诸公。”
&esp;&esp;年富不愿决裂,仍然在苦苦相劝。
&esp;&esp;“此等意气,怕是非争不可了。”
&esp;&esp;“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岂不就是为今日?”李贤看向年富,目光炯然,道:“难道年公愿意汉时大将军外戚持国柄之事,再现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