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城门立木(1 / 4)
&esp;&esp;在谈论整编问题之前,张泓有些担忧的看向王生,说道:“这七万石粮草,数目巨大,而且总的涉及粮草,绝对不少于七万石,如此大的利益,因为君侯一句话便没了,恐怕那些人不会甘心的。”
&esp;&esp;王生自然是听出了张泓的话外之音。
&esp;&esp;他是担心王生此举得罪了太多人。
&esp;&esp;张泓对自己的定位是很清楚的。
&esp;&esp;他现在的帅位是王生给的。
&esp;&esp;是故即便王生只是一个随军开国侯,但是一有大事,他都是先来与王生商议的。
&esp;&esp;若是没有王生,他在皇帝面前便说不上话了。
&esp;&esp;那自然的
&esp;&esp;他也没有资格做这个西征军的主帅的。
&esp;&esp;毫不客气的说,只有王生一刻不在,下一秒,他的西征军主帅之位马上会被其他人替下去。
&esp;&esp;西征帅位,这是一个香饽饽。
&esp;&esp;香到成都王,茂王,赵王这些人都要在朝堂上当着皇帝的面争辩的地步。
&esp;&esp;“无妨。”
&esp;&esp;王生却不是那么担忧。
&esp;&esp;如今他在军中,便是要针对他,也很难。
&esp;&esp;况且。
&esp;&esp;针对他,也得看一看后果。
&esp;&esp;毕竟他王生也不是手无寸铁之辈,更不是会束手就擒的人。
&esp;&esp;想来,自己在洛阳的形象,也不是一个双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esp;&esp;他手上,可也是沾着人命的。
&esp;&esp;“那些人是知道分寸的,如今在军中,他们来多少,本侯杀多少。”
&esp;&esp;张泓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是话到了一半,还是咽下去。
&esp;&esp;“既然君侯早有规划,那我也不多说了,现在便说说整编的事情罢。”
&esp;&esp;这十万世家私军。
&esp;&esp;有的直接是‘州郡兵’,里面甚至还有封王的军队。
&esp;&esp;譬如赵王便将他封地的三千人调来了。
&esp;&esp;当然,那三千人是给孟观辖制的。
&esp;&esp;十万世家私军,按照张泓的话来说,要分成十支。
&esp;&esp;也就是一万人为一部。
&esp;&esp;由校尉将军统领。
&esp;&esp;在孟观军中,能出五个校尉。
&esp;&esp;另外五个,有一个是成都王部将钱忠掌握。
&esp;&esp;一部由皇帝亲命的参军王廙统领。
&esp;&esp;这个王廙正是琅琊王氏的人。
&esp;&esp;想来除了代表皇帝之外,还代表着琅琊王氏。
&esp;&esp;另外三部,则是可以给王生节制。
&esp;&esp;但王生手上带过来的人很多。
&esp;&esp;能力也很强,但历练不足。
&esp;&esp;全部人中,恐怕只有陆机堪堪能坐上校尉之职,统领万人军。
&esp;&esp;剩下的,王生自领一部。
&esp;&esp;陆云也领另外一部。
&esp;&esp;至于王弥戴渊这些人,因为没有资历的原因,便只能做做部下曲尉。
&esp;&esp;虽然是曲尉,但一部下有五曲,一曲也有两千人。
&esp;&esp;统领两千人,也非是易事。
&esp;&esp;王生在心中已经计算好了整编之后的军官人选了。
&esp;&esp;之后与张泓的讨论,就有些缺乏可陈了。
&esp;&esp;两人谈论,从白日,到黑夜。
&esp;&esp;函谷关不算塞外。
&esp;&esp;但此时王生却是有身处边塞之感。
&esp;&esp;登上函谷关城墙。
&esp;&esp;高耸的城墙向下眺望,是无尽的营帐,密密麻麻,一直延展到视线之外,似乎还没有终结。
&esp;&esp;疏密不定的火焰,也将王生的瞳孔映照得闪烁不定。
&esp;&esp;月牙儿高升。
&esp;&esp;呼呼的冬风,带着
↑返回顶部↑